大夢蕉城(黃子煖 吳虹憓)有種藝術,只做減法,卻能妙手回春,將腐朽之物化為巧奪天工之品,這就是根雕,它是中國傳統(tǒng)雕刻方法,通過將樹根的形態(tài)美和人工的細琢精雕完美融合,讓“枯木”逢春,讓“朽木”煥新。
“根雕不僅需要雕刻功底,更需要耐心和精力,一件完整的根雕作品需要經(jīng)過構思、打胚、精雕、打磨、上蠟方能成型。”現(xiàn)居金涵的中國根藝美術大師葉石和,便是一位根雕手藝人,妙筆生花、惟妙惟肖的花瓶、寫意的象形……在他手中,一節(jié)枯樹枝、一段老樹根,搖身一變,成了別具韻味的根雕藝術品。

現(xiàn)年五十多歲的葉石和自幼便對繪畫和雕刻情有獨鐘,機緣巧合之下,從事傳承根雕技藝制作,如今已三十余年,在他的工作室里,擺放著他親自打磨的各式各樣的根雕作品,或雄渾樸拙、或精雕細刻、或纖細靈動,其中,獲得金獎、銀獎的作品更是數(shù)不勝數(shù)。

根藝創(chuàng)作的構思,需要最大限度保護自然之形,自然之美,藝術家的巧思和技藝則隱于其中。“根雕講究‘三分人工,七分天成’,每一步都要進行謹慎思考。”葉石和告訴記者,根藝創(chuàng)作勞動耗時長,一般分為脫脂處理、去皮清洗、脫水干燥、定型、精加工、配淬、著色上漆、命名等八個步驟。具體制作時,更是從選材、造型、構思和制作,直到命名等各項程序都需獨自思考,往往一件根雕作品的誕生需歷時一年半載,甚至更長時間方可完成。

以心為器,精心雕琢,作為傳承古老技藝的匠人,葉石和虔誠地接過先人的火把,匠心守護非遺文化傳承。“未來,我希望能夠廣收學徒,把根雕文化推廣出去,讓更多的年輕人關注根雕,讓它更好地傳承下去。”葉石和說道。


